当前位置: 首页 > 书记动态 > 正文

书记动态

吉林大学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5-02-27 点击量:

2月25日,吉林大学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鼎新大讲堂召开,全面客观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校党委书记姜治莹作讲话,校长张希作学校工作报告。会议由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蔡立东主持。

姜治莹代表学校党委、代表张希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向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付出汗水的广大师生表示衷心感谢。向一直以来关心吉大、支持吉大的社会各界和全体吉大人致以崇高敬意。姜治莹以《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奋斗》为题,站在强国建设的政治高度,立足事业发展的现实角度,统筹谋划未来的战略维度,从“时”与“势”“质”与“量”“远”与“近”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抓好今年工作“五个坚持”的总体思路,部署了“十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姜治莹强调,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全面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一是要紧抓“时”与“势”,站在强国建设的政治高度认识今年的工作。他强调,今年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全校上下要全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认真学习、逐一对照,从中找政策、找机遇、找动力,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二是要兼顾“质”与“量”,站在事业发展的现实角度认识今年的工作。今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曙光在前,任务越是艰巨,我们仍有“硬骨头”要啃,也有“硬仗”要打,必须要持续查漏补缺、巩固提升。三是要统筹“远”与“近”,站在谋划未来的战略维度认识今年的工作。今年是“十五五”规划的布局之年。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事关学校发展大局、事关师生切身利益,影响决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如期建成,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深远现实影响的工作,全校上下要将其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稳、谋实、落细。

姜治莹强调,要厘清思路、明确目标,凝心聚力推进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要坚持“三大工程”全局统揽。二是要坚持“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三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导向。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五是要坚持“吉大精神”铸魂领航。姜治莹就抓好2025年“十三项重点工作”作详细部署。一要毫不动摇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二要科学系统编制“十五五”规划。三要坚持不懈深化中央巡视整改。四要全力以赴推进审核评估整改。五要持之以恒加强重大平台建设。六要坚定不移强化高端人才引育。七要驰而不息深化学科发展成效。八要严肃有序开展干部换届调整。九要协同创新履行服务社会职责。十要凝心聚力抓好校庆筹备工作。十一要高质高效完成重要专项工作。十二要多措并举筑牢安全稳定屏障。十三要精准施策护航广大学子成长。他强调,各单位要主动担责、认真履责、全力尽责,以全校的“奋斗指数”,提升事业的“发展指数”和师生的“幸福指数”。

姜治莹强调,要担当实干、狠抓落实,不折不扣推动各项部署的落地实施。推动学校部署见到实效,关键在于抓执行、抓落实。必须以“闯”的精神勇往直前,以“拼”的姿态笃行不怠,以“创”的劲头开拓进取。一是要迅速收心归位,激活干事动力。全校上下要迅速从“假日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心思要迅速集中,状态要迅速调整,工作要迅速启动,推动人员归位、思想归位、工作归位、责任归位,为圆满完成今年工作目标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要及早部署工作,保持战略定力。全校上下要把思想统一到学校党委的部署上来,聚焦学校年度工作要点的各项任务,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年度计划,谋划工作、推动落实。三是要坚持担当实干,汇聚发展合力。站在新的起点,全校上下要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握在手中,共同书写好学校发展的“精彩答卷”。

姜治莹强调,开局关系全局,起势决定胜势。全校上下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甩开膀子大胆闯,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吉大新贡献,彰显吉大新作为。

张希以详实的数据回顾了过去一年学校各项工作进展成效,结合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趋势,分析了学校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并围绕人才引育和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着眼“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部署2025年学校重点工作,明确任务举措。

张希强调,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一流人才的引育更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校院两级都要继续深入落实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各学院要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并引进有利于达到目标的人才。要采取多种办法,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们拓宽视野,开阔胸怀,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提升攀登科学高峰的能力。要全方位开展“请才”行动,动员学院老师、广大校友,利用青年学者论坛、学术会议,广泛宣传国家和学校的各项人才政策,建立和充实人才库,统筹规划引育各类人才。“请才”需要我们长期跟踪,甚至三顾茅庐,需要我们在事业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更要确保人才的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彼此成就。

张希强调,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忘记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要传承“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教学传统,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家国情怀,品判思维、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懂交流、善合作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人才,注重将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实现师资建设和教书育人的相互促进。要改进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机制,加强导师的交流培训,引导教师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持续推进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张希强调,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拓宽人类认知的边界,解决重要的问题,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与科学的应用不可分割,同等重要,互为支撑。我们既要倡导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孕育重大原创成果,又要重视问题驱动的应用研究,推动成果的转移转化。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急需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我们要研究如何避免未来出现新的“卡脖子”问题,为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慢科学”不是慢慢做研究,是一种从容的科研态度。我们需要时间思考,需要时间尝试,需要时间想大问题和解决大问题。希望有更多青年学者践行“慢科学”的理念,孕育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科研成果。

张希指出,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多所高校纷纷布局数字化建设,为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教学创新和科研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未来,学校要大力实施“日新计划”,培养数智化人才,用好“三化”教室,建设吉大教学云平台、“学在吉大”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吉林大学任何一名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任何一门课程。要让人工智能成为通识课,利用AI打破学科界限,培养从事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要注重培养青年老师和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的探索精神。要正视AI带来的诚信、伦理、隐私等方面的挑战,持续加强师德与学风建设,引导师生践行求真求是的科学精神,遵守科学伦理和学术规范。

张希强调,大学应当人才荟萃,大先生先导,小先生从游,自由平等地交流、讨论甚至争论,浓厚的学术氛围,宽松的学术环境,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新思想、新发现和新创造的源泉。他指出,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校师生不懈努力下,学校已经实现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正在向到203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努力将学校的发展融入国家建设发展,一体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吉大应有的贡献。

全体校领导,两院院士、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代表,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政职能部门、直属机构、群团组织、派出机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各院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各学院(附属医院)院长,依托学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党外人士代表、教代会代表、教师代表、离退休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在主会场参会。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校教代会代表,学生代表,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分会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