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东亚社会变迁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月12日,由吉林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东亚社会学学术年会在中心校区国际学术大讲堂开幕。本次年会以“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东亚社会发展的比较与展望”为主题,旨在以全球视野比较东亚社会发展模式,探讨东亚社会发展境况。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出席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李培林主持主题演讲。开幕式由校党委副书记韩喜平主持。
国际社会学会主席、贝鲁特美国大学萨里·哈纳菲教授,日本立教大学副校长水上徹男教授,东亚社会学会会长、日本成城大学荣誉教授矢泽修次郎教授,韩国釜山大学名誉教授金成国,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教授,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会长、上海大学李友梅教授,东亚社会学会中方会长、吉林大学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首席专家邴正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洪明与以中、日、韩三国为主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名社会学学者共襄盛会。
姜治莹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和校长张希院士,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和专家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吉林大学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姜治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四点主张,表明了中国人民的鲜明态度,得到了东亚各国的广泛认可。一直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姜治莹表示,东亚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通,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像的发展经历、相同的梦想追求,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跌宕起伏,中国始终是东亚各国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姜治莹指出,吉林大学地处东北亚,是中国较早开展东亚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研究的高校,是东亚社会学领域的人才和研究重镇,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独特的研究优势。姜治莹表示,社会学学者有责任、有义务,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社会学研究从本土向全球视野拓展,努力回答全球性问题。希望此次年会聚焦推动东亚社会发展的比较和展望,提供富有建设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新思路、新对策、新方案,希望学校相关领域的研究团队和专家学者,积极与来自各方面的同仁一道,加强学术研究、深化学术交流,促进东亚各国相知相亲、文明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上,李培林为邴正、矢泽修次郎、金成国颁授荣誉奖牌,感谢他们为东亚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学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邴正在致辞中表示,学会成立以来已经成为东亚社会学家学术交流和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加入成为其中一员,更广泛的社会问题被探讨,实质性的合作框架正在建立,各国社会学家的踊跃参与,必将为东亚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真知灼见,在学术的分享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增进联系。
会上,李友梅、矢泽修次郎和东亚社会学会副会长、韩国中央大学申光荣教授先后发言,他们直面问题,围绕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低、性别歧视、健康危机、气候危机等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重大挑战,深入分析社会变革的原因,探索维护和平、推进发展的新途径。主题演讲中,萨里·哈纳菲教授,金成国教授,张翼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雷格斯坦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劳伦斯·罗兰-伯格围绕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融合趋向、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科学与当今社会的关系、后西方社会学的主题发表真知灼见、交流学术思想,思考解决各种问题的途径和措施,致力通过学术交流推动形成区域意识和区域共识。
据悉,该年会首次在中国举行,本次年会历时2天,共设有“亚洲资本主义与发展”“全球转型下的社会变迁”“后西方社会学”“人类世时代的政治社会学”“海洋社会学的新视野”“东亚农村现代化”“经济与社会转型”“后西方社会学:理论与经验”“东亚青年文化”“后现代背景下东亚社会发展路径比较研究”“抵御健康危机的后现代社会视角”“21世纪东亚的分层与不平等”十二个分论坛。由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尔大学、釜山大学、长崎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分享了120余篇高质量论文。
东亚社会学会于2017年在武汉成立,源于东亚社会学家网络会议,轮流在中日韩三国举行,致力于推进东亚社会学学术交流、增强社会学者间的学术合作。矢泽修次郎、金成国和邴正被推选为首任东亚社会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