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至31日,“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主持“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大学合作与交流”议题,并主持圆桌对话。
论坛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大学合作与交流》为题作专题报告;伯明翰大学副校长乔恩森·弗兰普顿以《大学全球化进程中多样化、可持续性和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为题作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咨委副主任、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加文·布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校长王永刚,朱拉隆功大学校长班迪·厄阿鹏,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校长伊拉克·艾哈迈德·汗围绕议题进行圆桌对话。各位校长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发展特色,并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大学的贡献。大学的知识属性和教育属性,决定了大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工具和重要力量。
姜治莹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当今世界不确定性因素和维护全人类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大学是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条特殊纽带,是构筑起国与国交流合作的连心桥,是推动国与国互惠发展的粘合剂,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各位嘉宾以高屋建瓴的思想、高瞻远瞩的视野、高远透彻的分析,围绕相关议题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展现出胸怀世界的格局情怀、和谐共生的广泛共识,必将为打造美美与共、同舟共济、同生共荣的大学共同体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出更为磅礴的大学力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智分会理事长、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蔡立东,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论坛。论坛前,姜治莹一行参加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