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教育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指导,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大学等省内13所高校共同举办的“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开幕式和主论坛等活动在吉林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协作创新 合作共赢”。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建荣,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吉林省政府秘书长刘化文,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张洪彬,来自15个国家的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30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吉林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同志,省内高校领导等出席会议。
开幕仪式前,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吉林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成果展。省内13所高校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产业转化和人文艺术四个方向,展示了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框架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张洪彬主持开幕式并宣布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开幕。
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在视频致辞中代表教育部和怀进鹏部长,向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中外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向吉林省委、省政府对会议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陈杰表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是由中国教育部2018年发起,与各国高校、企业、院所共同打造的开放合作新机制、新领域、新平台。六年来,参会各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取得了可喜进展,树立了合作典范,得到了广泛欢迎。吉林省自2019年承办会议,打造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合作品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都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鲜活体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陈杰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合作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的背景下,聚力推动国际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正当其时。他与大家分享了三点倡议:一是做好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开放发展。以开放纾发展之困、汇合作之力、聚创新之势、谋共享之福。二是突出合作优势,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协同发展。要切实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做好中外双导师合作培养研究生工作。构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良性互动机制。扩大成果转化,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三是加强数字应用,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发展。丰富合作内涵,探索以数字技术应用推进产学研用合作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年教育议程,拓展教育数字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希望与各国朋友一道,共同推进教育高水平开放,不断加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胡玉亭受黄强书记委托,代表吉林省委、省政府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吉林振兴发展的教育部及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吉林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倾力打造产学研用创新策源地,着力构建有组织聚力攻关的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倾力打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地,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双千工程”,“吉林一号”卫星、氢能源市域动车、“地壳一号”万米钻机等一批吉林科研成果走在世界前列。倾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推动人才政策迭代升级,更大力度引才留才育才用才,已形成了人才接踵而来、人人皆可出彩的良好态势。胡玉亭强调,当前,吉林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健全以“产”为依托、以“学”为核心、以“研”为源头、以“用”为抓手的创新链,把科教人文优势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吉林振兴实现新突破。希望教育部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吉林发展,加强工作指导、深化省部合作、搭建集成平台、推动校地共建,不断积聚教育强国建设新动能。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聚焦吉林振兴所需所盼,组建科研团队、探索长效机制、强化协同攻关,让更多科技成果在吉林落地转化。吉林省委、省政府将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科技创新“强磁场”、拓展国际合作“朋友圈”,推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学术共生、文化共鸣,不断开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新局面。
张希在致辞中代表吉林大学向莅临会议的国内外嘉宾和师生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落地,日益成为驱动创新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将大幅缩短创新与转化的过程。如今,生成型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等技术正在改变科学研究的范式和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品判性思维尤显重要。只有通过扎实的知识积累与系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才能够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有效、正确地应用新兴工具。张希指出,教育始终是产学研用合作的第一基石。吉林大学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懂交流、善合作,引导学生塑造创新创造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特别是面对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们更应跳出思维藩篱。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在此次会议中交流思想、开拓思维,深入思考未来应向青年一代传授哪些重要的知识,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变化中茁壮成长,并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哈特穆特·米歇尔院士在致辞中对受邀参会表示感谢。他针对当下国际关注的气候问题、能源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深度剖析了高校、科研机构解决这些问题的破局之道。他表示,科学家们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好奇心,他们渴望创造新的知识。除洞察力外,还需要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和工业界的科学家们进行深入的国际合作,才能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
在成果展示环节,姜治莹与白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谢尔盖·加波年科,吉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张殿锋、吉林农业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人参药用资源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主任李伟,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明耀、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德武,分别为“中白等离子体技术与绿色能源实验室”“人参药用资源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碳纤维国际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基地”揭牌;张希为谢尔盖·加波年科教授和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郭正晓颁发聘书。合作成果展示环节由陈建荣主持。
主论坛环节中,郭正晓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教授福斯托·准奇利亚,宋德武分别结合切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全球视野下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深度思考和实践经验,为推动产学研用的国际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提供了新思路。主论坛由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宏伟主持。
据悉,2024年,吉林大学依托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进一步聚焦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在覆盖全年的系列活动基础上,将9月确定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月”,持续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对接,校内14家教学科研单位将陆续举办21场分论坛,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外校企协同创新,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赋能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服务吉林省高质量发展。